产地方面,目前下游需求仍未出现明显提升,在煤矿供应稳定的情况下,煤矿价格再次承压下行10-30元/吨,现大同南郊5500大卡动力煤车板含税价395元/吨,周环比下跌20元/吨,部分煤矿因下游需求持续疲软,已经开始减量生产,也有煤矿表示后期有减产计划。
三、煤炭销售流向情况2月份我省煤炭共销往12个省份。其中,淮河能源集团煤矿10处,产能5610万吨/年,占全省总产能44.19%;淮北矿业集团煤矿18处,产能3391万吨/年,占比26.72%;中煤新集公司煤矿4处,产能2050万吨/年,占比16.15%;皖北煤电集团煤矿6处,产能1415万吨/年,占比11.14%;淮北市地方煤矿2处,产能185万吨/年,占比1.45%;宿州市地方煤矿1处(长期停产),产能45万吨/年,占比0.35%。
1-2月,省内累计销售煤炭1030.28万吨,同比减少10.8万吨,降幅2.15%。其中淮河能源集团722.12万吨,占比45.93%,同比减少67.82万吨,降幅8.59%;淮北矿业集团415.68万吨,占比26.44%,同比减少24.72万吨,降幅5.61%;中煤新集公司268.24万吨,占比17.06%,同比减少31.73万吨,降幅10.58%;皖北煤电集团142.8万吨,占比9.08%,同比减少51.04万吨,降幅26.33%;地方煤矿23.38万吨,占比1.49%,同比减少5.32万吨,降幅18.53%。其中,电煤销售量为360.58万吨,同比增加12.19万吨,增幅3.5%;精煤销售为131.68万吨,同比增加3.47万吨,增幅2.71%其中,省内销售491.35万吨,占比80.96%;省外销售115.59万吨,占比19.04%,同比增加8万吨,增幅7.44%。二、煤炭销售和库存情况2月份煤炭销售606.95万吨,同比减少2.79万吨,降幅0.46%;洗选消耗170.95万吨,同比增加37.78万吨,增幅28.37%;2月末煤矿库存81.1万吨,同比增加21.42万吨,增幅35.89%;产销率为97.2%,同比降低了1.54个百分点。
其中,淮河能源集团煤矿10处,产能5610万吨/年,占全省总产能44.19%;淮北矿业集团煤矿18处,产能3391万吨/年,占比26.72%;中煤新集公司煤矿4处,产能2050万吨/年,占比16.15%;皖北煤电集团煤矿6处,产能1415万吨/年,占比11.14%;淮北市地方煤矿2处,产能185万吨/年,占比1.45%;宿州市地方煤矿1处(长期停产),产能45万吨/年,占比0.35%。1-2月,累计省内销售1030.28万吨,占比83.92%;省外销售197.37万吨,占比16.08%,同比减少64.19万吨,降幅24.54%。陕煤、中煤等大型煤企纷纷跟进,实际成交价格下跌,港口报价连续出现单日较大幅度调降。
一方面,春夏之交,气温适宜,居民用电需求进入传统淡季;另一方面,疫情防控仍在继续,第三产业短期难以恢复至正常水平,且国际贸易停滞对国内经济影响也将逐渐显现。3月,陕西王峰煤矿获能源局核准批复,矿井建设规模300万吨/年;甘肃新安煤业公司产能核增获得批复,生产能力由90万吨/年增至150万吨/年,优质产能仍在有序释放。截至4月3日,环渤海港口库存2420万吨,月环比增长58%,同比偏高超过14%,已经接近近年最高库存水平。但是,从电厂反馈的数据来看,截至4月7日,沿海六大电厂煤炭日耗再度回落至52.05万吨,同比偏低15%,需求端复苏较往年同期仍有一定的差距。
综合来看,由于基本面缺乏利多题材,动力煤价格很难扭转目前的弱势,同时基差也将限制期价反弹空间。此外,进入汛期后,水力发电将有所增加,挤占电煤市场份额。
供应能力增强供给侧改革以来,产区供应能力增强,2019年原煤产量大幅增长接近2亿吨。从产地来看,目前煤矿生产基本步入正轨,产地煤炭供应稳定充足据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,上周(4月6日至12日)煤炭价格有所下降,其中动力煤、二号无烟块煤、炼焦煤价格分别为每吨564元、907元和738元,分别下降0.7%、0.7%和0.1%。生产资料市场方面,钢材价格略有下降,其中槽钢、高速线材、热轧带钢和螺纹钢价格分别为每吨3922元、3890元、3901元和3776元,分别下降0.7%、0.3%、0.3%和0.2%。
化肥价格小幅下降,其中尿素、三元复合肥价格分别下降0.6%和0.1%生产资料市场方面,钢材价格略有下降,其中槽钢、高速线材、热轧带钢和螺纹钢价格分别为每吨3922元、3890元、3901元和3776元,分别下降0.7%、0.3%、0.3%和0.2%。据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,上周(4月6日至12日)煤炭价格有所下降,其中动力煤、二号无烟块煤、炼焦煤价格分别为每吨564元、907元和738元,分别下降0.7%、0.7%和0.1%。化肥价格小幅下降,其中尿素、三元复合肥价格分别下降0.6%和0.1%
上周至今,港口煤价跌幅有所扩大;截止目前,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实际交易价格已跌至490元/吨,较月初相比已下跌了46元/吨,平均每日下跌3元/吨。截止目前,环渤海十大港口合计存煤2908万吨,较月初增加361万吨,日均增加27.7万吨,库存已推高至历史最高位。
受下水及内陆终端需求疲软影响,主地区煤矿发运的末煤,出货较差,库存积压,煤价下跌10-15元/吨。而上游各大供货商在港口库存较多的情况下,出货意愿较强,相应的议价空间较大。
淡季时期,下游电厂积极处于去库存,零星拉运北方港口煤炭。由于秦港、曹妃甸华电、华能等煤码头还有场地可以卸煤,加之大秦线、唐呼线每日流向港口的煤炭运量明显高于港口调出数量,促使环渤海港口存煤仍有继续增加的可能;在下游需求无明显改善的情况下,沿海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压力加大。在环渤海港口,低价甩货的现象不断增加,贸易商纷纷按指数下浮6-8元/吨报价;依靠低价位进入市场,加快煤炭下水,从而拉动煤价持续下跌。目前,内陆重点电厂耗煤量恢复加快,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,而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地电厂耗煤量明显较去年同期水平要低一些;其中,浙能电厂日耗已降至9.1万吨,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.9万吨,降幅达27.8%。上游煤矿基本达到满产状态,部分大矿有超产现象。在下跌行情中,用户有少量需求;但压价较低,很多客户采购船期一拖再拖,等待价格进一步下跌再拉运。
本月,各大煤企纷纷出台量大优惠措施,加重了市场悲观情绪,给下行的煤炭市场蒙上一层阴影。目前,产地供过于求的局面延续,短时煤价无利好支撑,矿方对后市预期并不乐观。
本周,北方港口供需矛盾较突出,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态势,动力煤市场整体延续下行走势。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下,终端观望情绪不减,有继续压价的预期,预计煤价将跌至本月下旬,还会再下跌10-15元/吨。
下游方面,淡季到来,水电运行逐渐恢复;加之受国际疫情影响,下游部分工厂订单减少,开工下降,甚至部分企业停产,工业和第三产业迟迟达不到满负荷,用电、用煤需求暂无明显提振截止目前,环渤海十大港口合计存煤2908万吨,较月初增加361万吨,日均增加27.7万吨,库存已推高至历史最高位。
上周至今,港口煤价跌幅有所扩大;截止目前,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实际交易价格已跌至490元/吨,较月初相比已下跌了46元/吨,平均每日下跌3元/吨。受下水及内陆终端需求疲软影响,主地区煤矿发运的末煤,出货较差,库存积压,煤价下跌10-15元/吨。上游煤矿基本达到满产状态,部分大矿有超产现象。淡季时期,下游电厂积极处于去库存,零星拉运北方港口煤炭。
在环渤海港口,低价甩货的现象不断增加,贸易商纷纷按指数下浮6-8元/吨报价;依靠低价位进入市场,加快煤炭下水,从而拉动煤价持续下跌。由于秦港、曹妃甸华电、华能等煤码头还有场地可以卸煤,加之大秦线、唐呼线每日流向港口的煤炭运量明显高于港口调出数量,促使环渤海港口存煤仍有继续增加的可能;在下游需求无明显改善的情况下,沿海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压力加大。
下游方面,淡季到来,水电运行逐渐恢复;加之受国际疫情影响,下游部分工厂订单减少,开工下降,甚至部分企业停产,工业和第三产业迟迟达不到满负荷,用电、用煤需求暂无明显提振。而上游各大供货商在港口库存较多的情况下,出货意愿较强,相应的议价空间较大。
本周,北方港口供需矛盾较突出,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态势,动力煤市场整体延续下行走势。目前,内陆重点电厂耗煤量恢复加快,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,而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地电厂耗煤量明显较去年同期水平要低一些;其中,浙能电厂日耗已降至9.1万吨,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.9万吨,降幅达27.8%。
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下,终端观望情绪不减,有继续压价的预期,预计煤价将跌至本月下旬,还会再下跌10-15元/吨。目前,产地供过于求的局面延续,短时煤价无利好支撑,矿方对后市预期并不乐观。本月,各大煤企纷纷出台量大优惠措施,加重了市场悲观情绪,给下行的煤炭市场蒙上一层阴影。在下跌行情中,用户有少量需求;但压价较低,很多客户采购船期一拖再拖,等待价格进一步下跌再拉运
对韩国煤炭出口量降至2400万吨,同比下降6.3%,出口值为22亿美元,同比下降12.8%。无论是出口量,还是出口值,近75%的出口供应来自克麦罗沃州。
主要进口国是中国,德国,韩国和日本。主要进口国是中国,韩国,日本和德国。
俄罗斯出口商网站4月13日报道,2019年俄罗斯煤炭出口量为2.59亿吨,与2018年相比下降0.5%,出口总额为1176亿美元,同比减少8.8%。出口德国的煤炭增加到2130万吨,与2018年相比增加54.3%,出口额为14亿美元,增长28.3%。